专业原创精品流行语!

当前位置:首页 > 流行语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发布时间:2023-12-11 11:05:43源自:网络作者:小一阅读()

爱流行导读:下面是小编coco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讯!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出自唐代李白的《南轩松》。意思是“南面窗外有棵孤傲的青松,枝叶繁茂层层叠叠”。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鉴赏:
此诗的前六句,重在描绘诗人所见“孤松”之景,写“孤松”枝叶繁茂、清风中显得那样潇洒自得;“孤松”苔绿叶翠,秋烟中更添膘胧之美。这给人以孤傲自恃,超然物外的感觉。末二句,侧重体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此诗借孤松自喻,借物抒怀,写孤松的潇洒高洁、顽强挺拔的品性,赞颂“凌云霄”的孤松,表现出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格。希望孤松上冲千尺、直上云霄,侧重体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暗寓出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首联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松树苍劲挺拔、松树枝叶稠密昂首天外的景致。诗一开头,就说这是一棵“孤松”,突出了它的不同凡俗。接着写松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四季常青,塑造出松树郁郁苍苍、古朴高洁的形象。

颔联是讲风吹劲松,更觉松树苍劲。古人有诗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清风”、“潇洒”、“日夕”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的气势。风因松而见其盛,松因风而见其劲,为下文期盼“孤松”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作铺垫。

颈联两句,再对松树生长的环境进行描写,来烘托松树高大苍翠。“阴生古苔绿”,是说由于松树高大,在它的阴处长出了碧绿的古苔。既言“古苔”足见这棵松树的年岁之长。半空中松树茂密的枝叶,一片浓密翠绿,而地上的古苔也呈现出一片绿色,上下辉映,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要染绿了似的。“色染秋烟碧”,形象地描绘了这一迷人景象。其中一个“染”字用得妙,将景物都着上了宜人的色彩。

最后尾联两句以夸张的口吻极言其高。正是抒写的诗人见“孤松”而生的感叹,但不是以上所说的那种感觉,却是一种因不满足于眼前之景而萌生的期待、盼望之情。

以上的内容,由爱流行搜集整理分享。

欢迎分享转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热门流行语

专题流行语

© 2013-2020 - 点个赞流行语控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0996号-1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流行语图-流行语图片2020新款式-2020最火的流行语图片

[!--temp.top--]
当前位置:首页 > 流行语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作者:小一 时间: 2023-12-11 11:05:43 阅读:(0)

爱流行导读:下面是小编coco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讯!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出自唐代李白的《南轩松》。意思是“南面窗外有棵孤傲的青松,枝叶繁茂层层叠叠”。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鉴赏:
此诗的前六句,重在描绘诗人所见“孤松”之景,写“孤松”枝叶繁茂、清风中显得那样潇洒自得;“孤松”苔绿叶翠,秋烟中更添膘胧之美。这给人以孤傲自恃,超然物外的感觉。末二句,侧重体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此诗借孤松自喻,借物抒怀,写孤松的潇洒高洁、顽强挺拔的品性,赞颂“凌云霄”的孤松,表现出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格。希望孤松上冲千尺、直上云霄,侧重体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暗寓出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首联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松树苍劲挺拔、松树枝叶稠密昂首天外的景致。诗一开头,就说这是一棵“孤松”,突出了它的不同凡俗。接着写松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四季常青,塑造出松树郁郁苍苍、古朴高洁的形象。

颔联是讲风吹劲松,更觉松树苍劲。古人有诗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清风”、“潇洒”、“日夕”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的气势。风因松而见其盛,松因风而见其劲,为下文期盼“孤松”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作铺垫。

颈联两句,再对松树生长的环境进行描写,来烘托松树高大苍翠。“阴生古苔绿”,是说由于松树高大,在它的阴处长出了碧绿的古苔。既言“古苔”足见这棵松树的年岁之长。半空中松树茂密的枝叶,一片浓密翠绿,而地上的古苔也呈现出一片绿色,上下辉映,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要染绿了似的。“色染秋烟碧”,形象地描绘了这一迷人景象。其中一个“染”字用得妙,将景物都着上了宜人的色彩。

最后尾联两句以夸张的口吻极言其高。正是抒写的诗人见“孤松”而生的感叹,但不是以上所说的那种感觉,却是一种因不满足于眼前之景而萌生的期待、盼望之情。

以上的内容,由爱流行搜集整理分享。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temp.bot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