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4 14:45:25源自:网络作者:小一阅读()
爱流行导读:本文是爱流行小编据网络最新关于“城里孩子花1万“支教”7天”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内容!
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也称扶贫支教。据悉城里孩子花1万支教7天,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来和小编详情了解一下吧!
城里孩子花1万“支教”7天
近日,B站博主周岁时发布的一条质疑短期支教成为生意的视频,获160万播放量,引发网友热议,与之相关的“旅游支教”活动也因此进入公众视野。
去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的消退,此类以“支教”为名的旅游团十分火爆。在小红书近三个月的相关贴文就有一万多条,各类组织发布的招募广告层出不穷。这些旅行团行程大多为一周左右,报名费千元至万元不等,地点既有国外度假热门区域,如泰国、巴厘岛等,也有国内落后山区,形式大多以公益助学、保护动物、环境等志愿服务展开。
记者调研发现,这样的旅游支教目前已演变为成熟的产业链。一些针对贫困地区的支教项目,不仅规划好每天活动的时间地点,游玩体验时间甚至长于教学时间,密集的行程单和旅行社出团通知格式如出一辙;组织方名为“义工组织”,本质是商业化公司;宣称能够为参与者申请国内外名牌高校“提升背景”,含金量却模糊不清。
旅游支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何以吸引大批家长、年轻人成为拥趸?
形式主义?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样样不落
站在泰国曼谷一所小学的教室讲台前,23岁的乔乔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有些无措。这是她报名加入由某知名国际义工旅行平台组织的义工项目的第二天,与四五名同期报名的伙伴被分配至当地小学教学英语。
与想象中的支教体验并不相同,乔乔尝试和孩子们互动问好后,得到的始终是一片沉默。一节课下来,志愿者们使出浑身解数——画画教单词、做游戏、唱歌等,依然效果甚微,“我们事先并不知道孩子们的英语水平究竟如何,只能用多种方法尝试,但因为缺乏教学经验,时间又短,没法为孩子们提供最需要的帮助。”
比教学不得法更让乔乔困惑的是,一种“花钱买体验”的形式主义存在于整个旅程。此次7天的行程收费2850元,主要包括项目费、餐食和住宿等,不包含往返机票及签证费。实际教学仅有3个上午,余下时间均安排了文化体验和旅游观光,如游览郑王庙、进行泰拳体验等,这让小部分期望“真正做些什么”的志愿者感到失望。
早在2015年前后,国内便出现了一批义工旅行机构,业务主要是海外动物保护和支教项目,乔乔加入的组织也是其中之一。此后,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少机构将重心转移至国内项目,多集中在贵州、云南、四川、青海等地,以教学义工为主。但与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等教育非营利项目不同,这种旅游支教大多是行程1-2周的短期付费项目,内容一部分是在当地进行志愿活动,另一部分则是与普通游客行程相似的旅游活动。
实际上,此类活动起源于欧美国家流行的“公益旅游”(Voluntourism),主张旅行者在旅游中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本是一桩“边旅游边做公益”的美事,却因商业化而逐渐变了味,不少机构更是以盈利为目的将其做成一门生意。
周岁时曾通过小红书找到一家支教机构,对方立刻发来电子表格,收集个人背景、意向地区等信息。“看起来很正规,我当时还以为支教发展了这么久,流程很完善了,一边填还一边夸。”但提交审核后,对方又发来三个链接,里面是行程、价格等信息。周岁时感到奇怪,甚至有些愤怒,“花三千元去偏远地区给孩子讲三个半天的课,这种支教又有什么意义?”
为升学评优“铺路”?含金量存疑
这样名为公益实为观光的支教旅游团,为何能吸引源源不断的参与者?
记者向多家机构了解发现,大学生和中学生是参与此类项目的主要群体,此外亦有不少职场人士。志愿者们参加项目通常出于两个原因:对“功利”或“体验”的需求。
记者联系了面向青少年群体提供研学项目的组织“新东方文旅”,以家长的身份向其咨询。“学员在项目结束之后能收获官方3张证书以及公益时长40小时,可以用于提升孩子背景,对参与国内大学的‘强基计划’、国外大学申请都有帮助。”客服熟练地罗列着该项目的种种“好处”。
从报名火热程度就能看出,通过支教经历来为升学或未来的留学申请中给简历镀金,是不少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新东方文旅在今年寒假组织的支教公益研学项目共3个,目的地分别为云南沙坝村、海南田埇村和四川大凉山,其中海南的两期均已报满,其他两个目的地空余名额也仅剩个位数。“暑假目的地会更多,一个地方至少有四五期,一期至少一个团。”客服介绍,目前的寒假项目一个团有30多人,基本都是高中生。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针对未成年人的项目“镀金”成本颇高。尽管时长仅有7天,费用却高达10980元,加上往返机票,成本至少13000元。
“当地资源匮乏,我们都尽量给孩子在吃住方面提供最好的,另外主要是看项目的含金量。”客服为打消记者的疑虑,反复强调证书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计划留学申请的学生而言,除了拼“硬件”绩点,还要拼“软件”如社团、公益活动等,而此类支教经历则能够帮助提升录取成功率。
然而,花两三天、教当地小朋友几个英语单词,就可以真的帮助到大学申请吗?记者发现,不少组织方在向家长推荐项目时往往会采用“提升软实力”“拉高综合成绩”等语焉不详的话语,误导家长认为参加这些项目能对报考国内外知名高校加分。实际上,如此短期的项目对于背景提升效果甚微,甚至可能让学校感受到“作秀”而起到反效果。
除了功利性目的,体验当地文化风俗、支教等“体验性”需求也是参与者选择旅游支教的重要推动力。
“这种旅行能让我有机会深度体验不同的人文风情,并且和不同背景的同龄人进行交流。”在上海读大学的小兰报名了柬埔寨义工支教项目,她坦言,尽管公益部分有点“水”,但比起普通旅游更有意思,且行程住宿安排都不用自己操心,比较方便。
“家长也比较希望孩子来体验一下不同的旅行,不同于家长带着逛景区,而是一种深度游。”君行国际义工旅行(OCIVA)客服表示。
旅游支教的AB面
抛开商业化的部分,关于短期支教本身的争议也一直存在。曾经,一篇名为《哥哥姐姐们,请你们不要再来支教了》的帖子在网络流传,更是将一些怀有功利心支教的志愿者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志愿者们也清楚短期支教的通病,实质性具体化的作用无法清晰丈量,而旅游支教因行程短更凸显了这一问题。“大部分志愿者在支教结束后就没再与学生们联系,可能刚建立感情就要离开。”乔乔表示,如果机构能在旅游支教前较为规范、系统地进行教学培训,并提前调研了解支教点的实际情况,至少能避免“白费力气”的情况。
也有不少人提出,对于那些真正有情怀的志愿者而言,与其让旅游支教在数量与空间上泛滥成灾,不如将更多精力投入更有深度的长期支教。
但与短期旅游支教的繁荣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真正需要教师、志愿者的贫困山区长期支教项目,不用参与者自费,却还是招不到人。原因在于,地点上,支教地往往离支教者生活区域远,时间上,又会与支教者正常生活学习安排相冲突。因此,愿意打破常规生活去边远或贫困地区长期支教的人数微乎其微。
相比于“有心栽花花不开”的困境,旅游支教更容易产生“无心插柳”的快乐。去贵州参加过旅游支教的赵赵表示,不需要因为不是教育工作者而有太多负担,“我们的作用更多是让孩子们了解外部的世界,让他们充满希望,以后有能力走出大山。”
赵赵带着女儿一起体验支教的过程中,女儿本来十分抗拒,却在稻田摸鱼、跟着村里大爷编竹编等生活细节中爱上了贵州的村庄。在赵赵看来,这种只有通过深度融入当地才能获得的情感体验恰恰是旅游支教的珍贵所在。
严格意义上,旅游支教更近似于旅游。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此类项目并非真正的志愿者工作,它的存在却并非完全没有意义。这是一扇双向的窗,参与者能够深入当地文化与本地人的生活,并分享和传播给外部世界。
功利与情怀之间,商业与公益之间,对消费者而言,旅游支教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态,只要理解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再做选择就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欢迎分享转载→ 城里孩子花1万“支教”7天
上一篇: 十宗罪玉米男孩事件(十宗罪玉米男孩事件)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2013-2020 - 点个赞流行语控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0996号-1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流行语图-流行语图片2020新款式-2020最火的流行语图片
作者:小一 时间: 2024-02-24 14:45:25 阅读:(0)
爱流行导读:本文是爱流行小编据网络最新关于“城里孩子花1万“支教”7天”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内容!
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也称扶贫支教。据悉城里孩子花1万支教7天,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来和小编详情了解一下吧!
城里孩子花1万“支教”7天
近日,B站博主周岁时发布的一条质疑短期支教成为生意的视频,获160万播放量,引发网友热议,与之相关的“旅游支教”活动也因此进入公众视野。
去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的消退,此类以“支教”为名的旅游团十分火爆。在小红书近三个月的相关贴文就有一万多条,各类组织发布的招募广告层出不穷。这些旅行团行程大多为一周左右,报名费千元至万元不等,地点既有国外度假热门区域,如泰国、巴厘岛等,也有国内落后山区,形式大多以公益助学、保护动物、环境等志愿服务展开。
记者调研发现,这样的旅游支教目前已演变为成熟的产业链。一些针对贫困地区的支教项目,不仅规划好每天活动的时间地点,游玩体验时间甚至长于教学时间,密集的行程单和旅行社出团通知格式如出一辙;组织方名为“义工组织”,本质是商业化公司;宣称能够为参与者申请国内外名牌高校“提升背景”,含金量却模糊不清。
旅游支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何以吸引大批家长、年轻人成为拥趸?
形式主义?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样样不落
站在泰国曼谷一所小学的教室讲台前,23岁的乔乔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有些无措。这是她报名加入由某知名国际义工旅行平台组织的义工项目的第二天,与四五名同期报名的伙伴被分配至当地小学教学英语。
与想象中的支教体验并不相同,乔乔尝试和孩子们互动问好后,得到的始终是一片沉默。一节课下来,志愿者们使出浑身解数——画画教单词、做游戏、唱歌等,依然效果甚微,“我们事先并不知道孩子们的英语水平究竟如何,只能用多种方法尝试,但因为缺乏教学经验,时间又短,没法为孩子们提供最需要的帮助。”
比教学不得法更让乔乔困惑的是,一种“花钱买体验”的形式主义存在于整个旅程。此次7天的行程收费2850元,主要包括项目费、餐食和住宿等,不包含往返机票及签证费。实际教学仅有3个上午,余下时间均安排了文化体验和旅游观光,如游览郑王庙、进行泰拳体验等,这让小部分期望“真正做些什么”的志愿者感到失望。
早在2015年前后,国内便出现了一批义工旅行机构,业务主要是海外动物保护和支教项目,乔乔加入的组织也是其中之一。此后,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少机构将重心转移至国内项目,多集中在贵州、云南、四川、青海等地,以教学义工为主。但与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等教育非营利项目不同,这种旅游支教大多是行程1-2周的短期付费项目,内容一部分是在当地进行志愿活动,另一部分则是与普通游客行程相似的旅游活动。
实际上,此类活动起源于欧美国家流行的“公益旅游”(Voluntourism),主张旅行者在旅游中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本是一桩“边旅游边做公益”的美事,却因商业化而逐渐变了味,不少机构更是以盈利为目的将其做成一门生意。
周岁时曾通过小红书找到一家支教机构,对方立刻发来电子表格,收集个人背景、意向地区等信息。“看起来很正规,我当时还以为支教发展了这么久,流程很完善了,一边填还一边夸。”但提交审核后,对方又发来三个链接,里面是行程、价格等信息。周岁时感到奇怪,甚至有些愤怒,“花三千元去偏远地区给孩子讲三个半天的课,这种支教又有什么意义?”
为升学评优“铺路”?含金量存疑
这样名为公益实为观光的支教旅游团,为何能吸引源源不断的参与者?
记者向多家机构了解发现,大学生和中学生是参与此类项目的主要群体,此外亦有不少职场人士。志愿者们参加项目通常出于两个原因:对“功利”或“体验”的需求。
记者联系了面向青少年群体提供研学项目的组织“新东方文旅”,以家长的身份向其咨询。“学员在项目结束之后能收获官方3张证书以及公益时长40小时,可以用于提升孩子背景,对参与国内大学的‘强基计划’、国外大学申请都有帮助。”客服熟练地罗列着该项目的种种“好处”。
从报名火热程度就能看出,通过支教经历来为升学或未来的留学申请中给简历镀金,是不少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新东方文旅在今年寒假组织的支教公益研学项目共3个,目的地分别为云南沙坝村、海南田埇村和四川大凉山,其中海南的两期均已报满,其他两个目的地空余名额也仅剩个位数。“暑假目的地会更多,一个地方至少有四五期,一期至少一个团。”客服介绍,目前的寒假项目一个团有30多人,基本都是高中生。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针对未成年人的项目“镀金”成本颇高。尽管时长仅有7天,费用却高达10980元,加上往返机票,成本至少13000元。
“当地资源匮乏,我们都尽量给孩子在吃住方面提供最好的,另外主要是看项目的含金量。”客服为打消记者的疑虑,反复强调证书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计划留学申请的学生而言,除了拼“硬件”绩点,还要拼“软件”如社团、公益活动等,而此类支教经历则能够帮助提升录取成功率。
然而,花两三天、教当地小朋友几个英语单词,就可以真的帮助到大学申请吗?记者发现,不少组织方在向家长推荐项目时往往会采用“提升软实力”“拉高综合成绩”等语焉不详的话语,误导家长认为参加这些项目能对报考国内外知名高校加分。实际上,如此短期的项目对于背景提升效果甚微,甚至可能让学校感受到“作秀”而起到反效果。
除了功利性目的,体验当地文化风俗、支教等“体验性”需求也是参与者选择旅游支教的重要推动力。
“这种旅行能让我有机会深度体验不同的人文风情,并且和不同背景的同龄人进行交流。”在上海读大学的小兰报名了柬埔寨义工支教项目,她坦言,尽管公益部分有点“水”,但比起普通旅游更有意思,且行程住宿安排都不用自己操心,比较方便。
“家长也比较希望孩子来体验一下不同的旅行,不同于家长带着逛景区,而是一种深度游。”君行国际义工旅行(OCIVA)客服表示。
旅游支教的AB面
抛开商业化的部分,关于短期支教本身的争议也一直存在。曾经,一篇名为《哥哥姐姐们,请你们不要再来支教了》的帖子在网络流传,更是将一些怀有功利心支教的志愿者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志愿者们也清楚短期支教的通病,实质性具体化的作用无法清晰丈量,而旅游支教因行程短更凸显了这一问题。“大部分志愿者在支教结束后就没再与学生们联系,可能刚建立感情就要离开。”乔乔表示,如果机构能在旅游支教前较为规范、系统地进行教学培训,并提前调研了解支教点的实际情况,至少能避免“白费力气”的情况。
也有不少人提出,对于那些真正有情怀的志愿者而言,与其让旅游支教在数量与空间上泛滥成灾,不如将更多精力投入更有深度的长期支教。
但与短期旅游支教的繁荣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真正需要教师、志愿者的贫困山区长期支教项目,不用参与者自费,却还是招不到人。原因在于,地点上,支教地往往离支教者生活区域远,时间上,又会与支教者正常生活学习安排相冲突。因此,愿意打破常规生活去边远或贫困地区长期支教的人数微乎其微。
相比于“有心栽花花不开”的困境,旅游支教更容易产生“无心插柳”的快乐。去贵州参加过旅游支教的赵赵表示,不需要因为不是教育工作者而有太多负担,“我们的作用更多是让孩子们了解外部的世界,让他们充满希望,以后有能力走出大山。”
赵赵带着女儿一起体验支教的过程中,女儿本来十分抗拒,却在稻田摸鱼、跟着村里大爷编竹编等生活细节中爱上了贵州的村庄。在赵赵看来,这种只有通过深度融入当地才能获得的情感体验恰恰是旅游支教的珍贵所在。
严格意义上,旅游支教更近似于旅游。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此类项目并非真正的志愿者工作,它的存在却并非完全没有意义。这是一扇双向的窗,参与者能够深入当地文化与本地人的生活,并分享和传播给外部世界。
功利与情怀之间,商业与公益之间,对消费者而言,旅游支教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态,只要理解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再做选择就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上一篇: 十宗罪玉米男孩事件(十宗罪玉米男孩事件)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