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原创精品流行语!

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一处桃源千人品两片红唇万客来是什么意思(一骑红尘妃子笑翻译)

发布时间:2024-02-12 14:34:25源自:作者:coco阅读()

  一处桃源千人品两片红唇万客来是什么意思(一骑红尘妃子笑翻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意思是: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红尘: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这两句诗出自晚唐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注释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

  知是:一作“知道”。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翻译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

  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

  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欢迎分享转载→ 一处桃源千人品两片红唇万客来是什么意思(一骑红尘妃子笑翻译)

热门流行语

专题流行语

© 2013-2020 - 点个赞流行语控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0996号-1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流行语图-流行语图片2020新款式-2020最火的流行语图片

[!--temp.top--]
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一处桃源千人品两片红唇万客来是什么意思(一骑红尘妃子笑翻译)

作者:coco 时间: 2024-02-12 14:34:25 阅读:(1)

  一处桃源千人品两片红唇万客来是什么意思(一骑红尘妃子笑翻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意思是: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红尘: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这两句诗出自晚唐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注释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

  知是:一作“知道”。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翻译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

  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

  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temp.bottom--]